7月14日,海關總署發布了“外貿半年報”,出口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貨物貿易出口規模首次突破13萬億元大關,同比增長7.2%,在全球經貿環境復雜多變的背景下,展現出強勁的增長韌性。
筆者發現,包括激光技術在內的高技術產品出口表現尤為亮眼,成為推動出口增長的重要力量。今天我們就基于海關總署2025年1-6月的出口數據,分析一下激光技術及應用領域的出口態勢,看看“外貿半年報”揭示了激光行業哪些發展態勢?
激光技術出口:核心品類引領增長
激光制造作為現代制造業的關鍵技術,其出口表現直接反映我國高端制造的國際競爭力。從海關總署2025年1-6月出口數據來看,我國激光技術相關產品出口呈現“規模擴張、結構優化”的雙重特征,核心品類貢獻顯著。
(數據來源:海關總署官網2025年1-6月相關統計數據,非全部門類)
從上圖不難看出,激光技術及相關設備出口整體規模已形成百億級市場體量。在主要激光相關商品中,商品編碼為“8515”項下的“激光焊接機器及裝置”以126.7億元出口額位居首位;“8456”項下的“激光加工機床”出口84.7億元,其中僅“用激光處理各種材料的加工機床(845611)”就達73.7億元,占該品類的87.07%;“9013”項下的“激光器(激光二極管除外)”出口59.9億元,其中核心品類“激光器(激光二極管除外)(901320)”出口26.5億元,數量達802.23萬個。更值得關注的是,細分領域的高附加值產品表現突出:光通信設備的激光收發模塊(85177950)出口額近194億元,激光測距雷達(90151010)出口10.5億元,數量近1175萬臺,展現出激光技術在信息通信、智能傳感等新興領域的強大競爭力。
從結構特征看,激光技術出口呈現“高端化、集群化”兩大趨勢。一方面,高端設備出口占比持續提升:用激光處理材料的加工機床(845611)出口額占激光加工類機床(8456)總出口的87.07%,且單臺均價達23434元,較普通加工機床高出3-5倍,說明我國激光加工設備已從“中低端代工”向“高端定制”轉型。另一方面,產業鏈協同出口效應顯現:激光焊接機器人(85158010)雖出口數量僅681臺,但出口額達5581.2萬元,單臺價值約8.2萬元,與激光焊接裝置、激光器形成“設備-核心部件-系統集成”的完整出口鏈條,這種集群化出口模式顯著提升了我國激光產業在全球價值鏈中的議價能力。
從增長動能看,激光技術出口的韌性源于“技術突破+市場適配”的雙重支撐。海關總署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高技術產品出口增長9.2%,連續9個月保持擴張,而激光相關產品多數增速高于這一平均水平。以光通信激光收發模塊為例,其出口額占全部激光類產品出口的45.6%,這一品類的爆發式增長得益于我國在5G光模塊領域的技術突破——國產100G/200G光模塊在傳輸速率、能耗比等核心指標上已實現全球領先,成功打入歐美、東南亞等主流市場。這種“技術優勢轉化為市場優勢”的路徑,正是激光技術出口持續增長的底層邏輯。
應用領域反哺:需求牽引下的協同增長
激光技術的價值不僅體現在自身出口規模,更在于其作為“工業基礎技術”對下游產業的賦能作用。上半年,激光技術幾大主要應用領域如電動汽車、光伏、鋰電池、船舶、工業機器人等出口均實現顯著增長,形成“激光技術支撐產業升級,產業出口反哺技術迭代”的良性循環。
汽車產業是激光技術應用最成熟的領域之一,激光焊接、激光切割技術已成為高端汽車制造的標配。上半年,我國電動汽車出口增長32%,僅上??诎镀嚦隹诰瓦_到了127.5萬輛(占全國總量的36.7%),“十四五”以來年均增長達58.4%。這一增長背后,激光技術的應用功不可沒——新能源汽車電池殼體焊接精度要求達0.1mm,傳統焊接技術難以滿足,而國產激光焊接機器人憑借99.99%的焊接合格率,已批量應用于比亞迪、蔚來等車企的海外工廠配套生產線。汽車出口的增長直接帶動激光焊接設備需求——激光焊接機器及裝置出口126.7億元,其中為汽車制造定制的專用設備占比超過40%。
6月29日,汽車運輸船??可綎|港口煙臺港,準備裝運出口汽車(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唐克 攝)
新能源產業的爆發式增長為激光技術創造了新的應用場景。上半年,我國光伏和鋰電池出口分別增長185%和204%,這兩大產業的核心生產環節高度依賴激光技術——光伏電池片切割需要高精度激光劃片設備,鋰電池極耳切割需要超快激光技術,而我國在這些領域已實現設備國產化率超80%。數據顯示,用激光處理材料的加工機床中,約30%用于光伏、鋰電池生產,其出口增長與新能源產品出口形成顯著正相關——當光伏組件出口到東南亞、歐洲時,配套的激光維護設備和耗材也隨之進入當地市場,形成“主產品+配套技術”的捆綁出口模式。
船舶與高端裝備制造的出口增長,凸顯了激光技術在重型工業領域的滲透加深。上半年,我國高端船舶訂單暴增40%,已拿到全球訂單的2/3,在大型液化天然氣船(LNG船)、集裝箱船等高端品類中實現突破。這些高端船舶的建造大量采用激光焊接技術:LNG船液貨艙的殷瓦鋼焊接精度要求極高,激光焊接技術不僅將焊接效率提升3倍,還能將泄漏率控制在0.001%以下。船舶出口的激增直接拉動相關激光設備需求,上半年激光加工機床對東南亞、歐洲的出口分別增長28%和35%,與我國船舶海外訂單的區域分布高度吻合。
工業機器人與機床出口的快速增長,則反映出激光技術與智能制造的深度融合。上半年,我國工業機器人出口激增近60%,機床出口增長29%,而激光技術是提升這些裝備智能化水平的關鍵——激光打標技術為機器人部件提供唯一可追溯標識,激光測距雷達(90151010)為機床提供實時位置檢測……數據顯示,激光測距雷達出口1175萬臺,其中約40%用于工業機器人和智能機床的配套,這種“激光傳感+裝備制造”的集成出口模式,顯著提升了我國智能制造裝備的國際競爭力。
結語
從海關總署的出口數據、應用領域產品出口增長表現來看,我國激光行業正步入向好通道,這種向好并非短期波動,而是技術積累、產業協同、市場適配共同作用的必然結果。筆者相信,當激光技術與新能源、智能制造、數字經濟深度融合,當“中國智造”的激光設備持續打入全球市場,當產業優勢轉化為標準制定權和品牌影響力,激光行業不僅是中國外貿增長的“新引擎”,更將成為全球激光產業發展的“穩定器”。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