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產業研究機構智研咨詢發布了一份關于2025年中國激光焊接設備行業的研判報告。報告顯示,得益于下游多領域需求的持續增長,2024年中國激光焊接設備市場規模已達165億元,行業整體維持高景氣運行態勢,未來增長動能充足。
以下是小編對該報告的簡要解讀。
行業概覽:多元化設備滿足不同場景需求
激光焊接設備憑借高能量激光束實現材料的精密連接,按工作方式可分為四大類。其中,手動激光焊接設備以靈活操作見長,主要服務于模具修復、珠寶首飾等小型部件焊接場景;自動激光焊接機集成自動化機械手或機器人,能完成高精度定位和連續焊接,成為汽車零部件、電子元件等大規模工業化生產的“主力軍”;手持激光焊接機則以輕便特性在建筑、裝飾、維修等現場作業中廣泛應用;振鏡焊接機則憑借高效的焊接效率,在特定領域發揮重要作用。
這種多元化的設備類型劃分,精準匹配了不同行業的生產需求,為激光焊接技術的廣泛應用奠定了基礎。
產業鏈解析:上游核心部件突破下游應用多點開花
激光焊接設備產業鏈呈現“上游核心驅動、中游集成制造、下游多元應用”的清晰格局。上游核心部件與原材料環節中,激光器是重中之重,其性能直接決定焊接質量。目前常見的激光器類型包括CO2激光器、光纖激光器、固體激光器和半導體激光器,其中光纖激光器適用于金屬材料焊接,CO2激光器則在非金屬材料焊接領域表現突出。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激光器市場規模已達1455億元,隨著技術不斷進步,市場需求仍將持續釋放。
中游設備制造商需具備高水平技術和系統集成能力,大族激光、海目星激光、帝爾激光等企業是其中的代表。下游應用領域已從傳統制造業延伸至醫療、通信、汽車、消費電子、半導體、航天航空等多個高端領域,形成多點支撐的需求格局。
以消費電子領域為例,激光焊接設備在鋰電池、手機、平板電腦等產品的組裝中發揮關鍵作用。2024年中國消費電子市場規模達19772億元,較2017年增長22.6%,年復合增長率2.96%。隨著5G手機、智能穿戴設備的普及,這一領域對激光焊接設備的需求將持續攀升。
發展現狀:行業逆勢增長市場前景廣闊
在先進制造業加速發展的浪潮中,激光焊接設備作為高精度焊接的關鍵裝備,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盡管2024年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給激光產業帶來壓力,中國激光設備市場銷售收入同比下降1.43%至897億元,但激光焊接設備卻逆勢上揚。2023年市場規模同比增長38.6%至115.2億元,2024年進一步增至165億元,展現出強勁的增長韌性。
這一良好態勢得益于國內制造業智能化升級的深入推進。新能源汽車、船舶制造、軌道交通、航空航天等產業對激光焊接設備的需求持續攀升,同時國內企業通過加大研發投入,產品技術水平不斷提升,部分核心產品已逐步縮小與國際領先水平的差距。
企業格局:頭部企業引領細分領域各有專長
國內激光焊接設備市場已形成以頭部企業為引領、中小企業協同發展的格局。大族激光和華工科技作為行業龍頭,分別在消費電子和汽車激光焊接領域占據優勢地位;聯贏激光則專注于動力電池激光焊接,成為細分市場的領軍者。
從經營數據看,2024年大族激光智能制造裝備制造業營業收入達147.71億元,同比增長4.83%;華工科技激光加工裝備及智能制造產線營業收入34.92億元,同比增長9.47%,顯示出頭部企業的穩健發展態勢。此外,帝爾激光、海目星、銳科激光等企業也在各自專注的領域不斷突破,共同推動行業技術進步。
未來趨勢:技術、應用、替代三駕馬車驅動發展
展望未來,中國激光焊接設備行業將呈現三大發展趨勢。在技術層面,行業將加速向高精度、高效率和智能化方向邁進,激光焊接技術與人工智能、機器視覺的融合將實現焊接過程的實時監測與自適應調整,超快激光、光纖激光等新型激光器的應用將進一步拓展。
應用場景方面,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動力電池、電機焊接需求,消費電子領域的微型化焊接需求,以及航空航天、醫療器械等高端領域的高可靠焊接需求,將共同推動市場規模擴大。
在國產替代方面,隨著國產激光器在功率、穩定性等方面的突破,國內設備對進口產品的替代率將不斷提升。同時,頭部企業將加快海外布局,參與全球市場競爭。不過,行業仍需突破高端激光芯片等核心元器件的進口依賴,實現產業鏈自主可控。
總體而言,在下游需求持續增長、技術不斷創新、國產替代加速推進的多重利好下,中國激光焊接設備行業將保持高景氣度,為先進制造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