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上海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滬隆重召開。在此次備受矚目的大會上,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研究員朱健強領銜的“用于新型激光聚變研究的高效萬焦耳級釹玻璃激光裝置”項目脫穎而出,榮獲上海市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據了解,“用于新型激光聚變研究的高效萬焦耳級釹玻璃激光裝置”項目實現了我國激光驅動器總體構型的代際跨越,建成國際上能量最高的直接驅動平臺,開啟我國聚變研究新階段;標志著我國已成為除美國外具有自主研制聚變級激光驅動器能力的國家,推動了我國首次對發達國家大科學裝置高技術輸出。
激光釹玻璃作為高功率激光裝置的核心元件,其作用是實現激光能量放大,使得高功率激光裝置最終實現兆焦耳的激光輸出。因慣性約束聚變(ICF)使用大型釹玻璃高功率激光驅動器,朱健強研究員團隊成功突破了關鍵技術,實現了高效萬焦耳級的能量輸出,為我國在激光聚變領域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也使得我國在該領域進一步縮小了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
朱健強研究員是我國高功率激光及光學工程專家,在激光驅動器的總體光學設計、結構設計、相關檢測技術和測控技術等研究領域深耕多年,成果豐碩。值得一提的是,這已經是他第三次榮獲“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了。早在2003年,他就因“神光II高功率激光實驗裝置”項目獲此殊榮,該裝置作為當時我國規模最大、國際上為數不多的高性能高功率釹玻璃激光裝置,為我國慣性約束聚變研究做出了重大貢獻,帶動了多個相關學科或技術的跨越式發展;2018年,朱健強研究員又憑借“高能皮秒拍瓦激光系統”項目再次斬獲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該系統針對中國激光聚變精密物理實驗戰略需求,搶占了國際研究制高點,奠定了中國重大專項中激光裝置研制的工程基礎。此番再次獲得上海市科技進步獎一等獎,不僅表彰朱健強研究員及其團隊引領了我國在激光聚變研究領域的重大突破,也彰顯了他及他的團隊的卓越科研實力。
就在幾天前,朱健強研究員更是迎來了科研生涯的又一重要時刻——8月20日,他剛剛成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中國科協提名)。此次“用于新型激光聚變研究的高效萬焦耳級釹玻璃激光裝置”項目獲獎,無疑為他的院士增選之路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該項目聚焦于新型激光聚變研究,研發出的高效萬焦耳級釹玻璃激光裝置具有重大意義。
朱健強研究員及其團隊長期致力于推動我國激光聚變研究事業的發展,他們提出了可精密調控激光驅動器總體理論,發展了若干國際領先的核心技術和工藝。此次獲獎項目是他們多年努力和智慧的結晶,不僅將推動我國激光聚變研究邁向新的高度,也有望帶動更多相關領域的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相信在朱健強研究員的帶領下,團隊將在未來取得更多的科研突破,為我國的科技進步和國家發展做出更為卓越的貢獻。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