椒江科創硬實力煉成記
6款工業產品入選2025年“浙江制造精品”,光電裝備概念驗證中心入選省級首批概念驗證中心……今年以來,椒江工業經濟好消息頻傳,成績的背后,是椒江以科技創新為核心驅動發展的生動注腳。
近年來,椒江通過促進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激勵企業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深化產學研合作并大力引進和培育科技人才,走出了一條具有椒江特色的創新發展之路,為區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活力。
創新融合
激蕩產業發展春潮
臺州光電產業創新中心
走進椒江東部的光電產業區域,如同踏入一片充滿無限可能的創新熱土,這里已然成為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的典范。為推動光電產業邁向新高度,椒江精心擘畫產業發展藍圖,出臺一系列扶持政策,為產業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與權威院所攜手共建的臺州光電產業創新中心,新建光電產業加速器,成為吸引高端光電產業的“磁場”。如今,這里匯聚了聚芯光子科技等16家初創企業,超2.6億元的光電檢測設備、4個高端光電裝備研發項目、4個重點實驗室以及規模達3億元的光電產業基金,共同構建起完備的產業創新生態。新孵化的企業格燦光電入選浙江種子獨角獸企業。
而椒江首創的“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的四鏈協同機制,更是產業融合發展的“智慧密碼”。這一模式打破了行政壁壘與資源分散的桎梏,實現了政策、服務、技術、資本要素的高效配置。共享平臺如同敏銳的“觸角”,收集企業技術需求,反向驅動研發基地攻關,形成“需求-研發-轉化”的完美閉環,讓科技成果與市場需求無縫對接,讓產業發展的春潮愈發洶涌澎湃。
臺州光電產業智能工廠項目
不僅在光電產業,椒江正聚焦機器人、合成生物、低空經濟等多領域,因地制宜謀劃布局未來產業,做深做透“兩新融合”這篇文章。
在智能裝備領域,杰克科技聯合國內一流高校和機器人行業頭部企業,協同攻關國家級“智能機器人”重點項目。目前,椒江已匯聚6家機器人相關企業,在城市管理、農業、工業等多維度加速機器人開發建設。
在合成生物領域,博之銳生物二期、澐生合成生物、道致科技醫化數字加速器等多個高端醫藥項目正加速推進。在低空經濟領域,椒江區和臺州灣新區聯合申報入選浙江省低空經濟“先飛區”試點,成為全省唯一的陸島聯動低空先飛區試點。
當前,椒江已形成41個省級以上科創平臺組成的創新矩陣,聯合攻關120余項核心技術,解決48項“卡脖子”技術難題。
企業發力
點燃成果轉化星火
水晶光電生產車間
你能想象一塊小小的微棱鏡竟然有100多道復雜的精密光學加工制作流程?水晶光電加速產品研發和技術創新,將光學冷加工、鍍膜、光刻、絲印等領域的七大核心技術集成在這款微棱鏡中,全球首創并實現量產。該產品研發歷經三年多的時間,是專門為大客戶定制開發的。不久前,該款產品榮膺2025年度浙江省優秀工業新產品稱號。
7月1日,海正藥業收到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核準簽發的HS387片《藥物臨床試驗批準通知書》,抗卵巢癌創新藥取得新進展,有望打破現有的治療困境。HS387獲得IND批準,標志著其正式進入臨床開發階段,這也是海正藥業在創新藥研發管線推進的一個關鍵節點。
企業是科技創新的脊梁。在椒江,眾多像水晶光電、海正藥業這樣的企業化身科技成果轉化的“急先鋒”,以創新之火點燃發展新引擎。而椒江多部門聯合協作整合資源,為企業科技創新靶向匹配精準服務,做好企業產業升級、技術攻堅的堅強后盾。
浙江雅晶電子在光通信與電子元器件制造領域奮勇前行時,遭遇諧振器調頻精度低、穩定性差的“攔路虎”。關鍵時刻,椒江區人社局副局長張坤林化身“人才紅娘”,迅速牽線搭橋,僅一個多月便為企業尋得浙江工業大學范麗莎教授這一“解題高手”。范麗莎教授帶領團隊與雅晶電子并肩作戰,聚焦激光雕刻優化石英晶片尺寸、激光清洗提升石英晶片表面質量等難題緊急攻關,最終于去年12月,新型諧振器成功投產,訂單紛至沓來,為企業發展注入全新活力,成為企業突破困境、實現跨越的關鍵“鑰匙”。
產學研聯動
構筑人才匯聚磁場
科技創新,人才為基。椒江深諳人才是創新發展的核心要素,通過深化產學研合作,全力打造人才匯聚的“強磁場”,為科技創新筑牢智力根基。
在平臺建設方面,椒江精心打造“一城兩園三中心”人才科創平臺,構建起集人才引育、技術轉化、企業孵化于一體的創新生態體系。“浙里光谷”宛如一座“人才寶庫”,匯聚多所高校110余名光電領域科研工程師,他們帶著前沿的科研理念與豐富的實踐經驗,為產業發展注入鮮活血液。
在人才引進方面,椒江創新開展“海智聚椒”海外專家椒江行等特色活動,如同連接世界的“橋梁”,累計邀請15批次63位海外專家來椒對接,成功落地10位海外專家,讓椒江的科技創新與國際前沿接軌,拓寬創新視野。
今年以來,通過青年大學生“樂游椒江?暢享未來”系列活動、“百校引才”招聘活動等,成功招引10880余名青年大學生,落地24個青創項目。推出青年入鄉“同行十條”政策,從創業補貼、裝修補貼等多維度給予青年人才支持,讓他們在椒江安心創業、逐夢未來。
在體制機制創新上,椒江大膽探索校企人才“流動共享”和企業人才自主認定機制,以“雙認雙聘”激活人才活力。
在椒江多部門牽線下,良渚實驗室的胡偉研究員成為臺州道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科技副總”,帶領團隊開發醫化領域AI垂直大模型及智能體,預計項目研發成功后,將縮短化合物分子30%-40%篩選周期,工藝優化后企業生產效率可以提升25%。
通過“揭榜掛帥”“定向委托”等方式,椒江已為19家企業、高校院所選派24名“科技副總”“產業教授”,為企業節省用人成本1100萬元,牽引帶動創新研發投入5300余萬元,預計助企營收增加4000余萬元。
創新永無止境。未來,椒江區將繼續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斷優化創新生態,推動科技創新與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向著更高的目標奮勇前行,為區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實的科技支撐。
往期推薦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