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國家知識產權局正式公布第二十五屆中國專利獎授獎名單。本屆專利獎共評選出中國專利金獎30項、銀獎60項、優秀獎607項,以及中國外觀設計獎若干。
其中,激光領域斬獲多項專利優秀獎,涵蓋3D打印、精密加工、半導體器件、智能制造等關鍵方向,彰顯了我國在激光技術研發與產業化應用領域的全球競爭力。 1 “激光專利”賦能高質量發展 據介紹,中國專利獎由國家知識產權局與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共同主辦,是中國知識產權領域的最高榮譽,旨在表彰對技術創新、經濟高質量發展及國際競爭力提升作出突出貢獻的專利成果。 本屆激光領域獲獎項目不僅技術先進性突出,更深度契合了“中國制造2025”戰略需求,為航空航天、新能源、電子信息等戰略新興產業提供了核心技術支撐。 在獲獎名單中,深圳光韻達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一種大尺寸零部件的3D打印制造方法”專利突破傳統設備尺寸限制,通過創新工藝實現大尺寸零部件的高精度制造,已在航空航天、汽車制造等領域實現規?;瘧?;蘇州德龍激光股份有限公司的“非對稱分束激光加工透明材料的裝置及其方法”則以非對稱光學設計提升加工效率,顯著降低了光學玻璃、電子器件等領域的生產成本。 而深圳市聯贏激光股份有限公司的“隨動式環形滑軌自動送料裝置”專利,通過動態追蹤焊接軌跡,將動力電池生產效率大幅提升;深圳市易鴻智能裝備有限公司的“激光模切機及模切方法”專利,助力我國新能源產業鏈向高端躍升。 此外,蘇州長光華芯光電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的“一種高可靠性低缺陷半導體發光器件及其制備方法”專利,推動LED照明、光通信等產業的技術升級。而在智能制造賽道,深圳市大德激光技術有限公司的“激光焊接頭3D防撞保護裝置”通過實時監測與智能避障技術,將汽車制造、機械加工等行業的設備故障率大為降低。 2 “產學研用”的深度融合 值得關注的是,本屆專利獎凸顯了激光領域“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創新生態——高校與科研機構成為技術突破的重要力量。 其中,清華大學與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聯合研發的“激光倍頻晶體的精密夾持裝置與主動光學控制方法”,通過主動光學補償技術將激光轉換效率大幅提升,為高功率激光器研制奠定基礎。 而華南理工大學與深圳市金石三維打印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的“非均值雙光束同步掃描激光選區熔化裝置”,突破3D打印精度與速度的瓶頸,在航空航天精密零部件制造中展現巨大潛力;哈爾濱工業大學獨立研發的“基于一體式二次分光組件的外差激光干涉儀”,以納米級測量精度助力半導體芯片制造等高端領域。 3 第二十五屆中國專利獎 激光領域獲獎名單(部分): 2.蘇州德龍激光股份有限公司:“非對稱分束激光加工透明材料的裝置及其方法”(中國專利優秀獎) 3.蘇州長光華芯光電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蘇州長光華芯半導體激光創新研究院有限公司:“一種高可靠性低缺陷半導體發光器件及其制備方法”(中國專利優秀獎) 4.深圳市大德激光技術有限公司:“一種激光焊接頭3D防撞保護裝置”(中國專利優秀獎) 5.深圳市聯贏激光股份有限公司:“一種隨動式環形滑軌自動送料裝置”(中國專利優秀獎) 6.深圳市易鴻智能裝備有限公司:“激光模切機及模切方法”(中國專利優秀獎) 7.清華大學、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變研究中心:“一種激光倍頻晶體的精密夾持裝置與主動光學控制方法”(中國專利優秀獎) 8.華南理工大學、深圳市金石三維打印科技有限公司:“非均值雙光束同步掃描激光選區熔化裝置及光路合成方法”(中國專利優秀獎) 9.哈爾濱工業大學:“基于一體式二次分光組件的外差激光干涉儀”(中國專利優秀獎)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