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聯盟規劃,未來三年將在國內10個主要的區域性工業城市集中布局3D打印創新中心平臺。羅軍表示,3D打印的應用市場一旦撕開一道口子,就完全可能實現井噴式的發展。據悉,去年,全球3D打印產值才300億人民幣,樂觀預測,2020年全球3D打印市場可望實現2000億人民幣。
如果需要安裝一顆完全契合自己口腔的牙齒,安裝一段自己缺損的骨骼,克隆一個復雜汽車零件,通過3D打印就可以輕松實現,而且購買價格大為降低。昨日,記者獲悉,全球首個3D打印創新服務平臺在高新區正式對外開放,囊括3D打印創新中心、3D打印電子商務平臺、3D打印研究院以及3D打印超市和3D打印創客空間,新購入的十多臺3D打印神器可滿足不同領域的3D打印需求。
昨日下午,記者來到位于高新區盤谷創客空間內的3D打印創新中心,一進門,一套完整的3D頭像打印機器讓記者眼前一亮,一名女孩端坐在機器鏡頭前,經過幾十秒的激光掃描,女孩的完整3D頭像建模完成。“把這套模型輸入打印機,十分鐘就能將女孩的3D頭像通過激光雕刻在水晶內部,形成3D頭像。 ”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除了人的頭像,還可以激光掃描打印花朵、動物等等,制作精美的立體激光內雕藝術品。
在創新中心展廳內,一套神奇的激光掃描機械臂引起了記者的注意,只見工作人員操作著機械臂,用一條紅色的橫向激光掃描一個有著復雜球形表面的獎杯,很快,這個獎杯的3D形象就出現在眼前的電腦屏幕上。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種儀器叫做便攜式關節臂測量機,就是用于掃描復雜物體表面,形成精確的3D模型,這種方式獲得的電子模型與實際物體誤差不超過0.04毫米,而且效率大大提升,以往一個復雜汽車零件表面的人工建模就需要一個月,而現在從建模到通過3D打印復制整個過程也就幾天的時間。
如果這些技術都司空見慣的話,3D打印在醫療領域的應用更是讓人印象深刻。在醫療應用展示平臺上,完整的人腳模型、心臟模型、脊柱骨骼模型栩栩如生,現場技術人員告訴記者,心臟、人體部位等現在大多用于模型教學和手術前的模型演示,而人體器官的打印替代還尚未實現。“比如一個病人的心臟出了問題,需要復雜的手術,主刀醫師只好通過3D打印為病人心臟建模,打印出模型之后可以讓所有醫生現場了解到病人的問題心臟,了解手術步驟。”工作人員說。每當牙齒缺失,醫生會為人的口腔套模,然后作出一顆牙齒,費力且時間長,而3D打印技術可以輕松搞定這樣一顆牙齒。
“再比如手掌缺損的人會經常更換假肢,國外每個假肢的最低價格也在兩萬元,而用3D打印的假肢可以將價格做到一千元,而且作出的假肢和個人契合度非常高。”工作人員介紹,首個3D打印創新中心投入3000多萬人民幣,根據山東產業特點,集中采購了10多臺中國、美國、德國等地生產的工業3D打印機和生物3D打印機,能夠基本滿足3D打印在工業領域、生物醫學領域、文化創意領域的應用。
世界3D打印技術產業聯盟首席執行官羅軍介紹,3D打印誕生30年來遲遲發展不起來,關鍵是3D打印生態鏈沒有建立起來,服務商缺位。為了徹底改變3D打印的被動局面,打造3D打印完整的生態鏈,世界3D打印技術產業聯盟和中國3D打印技術產業聯盟在青島市政府的支持下,創建了全球首個以“3D打印展覽展示、科學普及、加工服務、研發”為核心的服務平臺,使用戶低成本或零成本,在不需要購買設備的情況下,就能夠率先分享這項技術。首個集3D打印行業資訊、電子商務、個性化定制服務相結合的3D打印在線平臺(www.3d2013.com)在高新區盤谷創客空間建成。這個網站就類似于淘寶天貓和京東網,是屬于3D打印自己的專屬交易平臺,廣大網民若想了解3D打印,有3D打印需求,可以登錄該網站購買服務,按要求發送相關信息數據即可獲得3D打印物件。
按照聯盟規劃,未來三年將在國內10個主要的區域性工業城市集中布局3D打印創新中心平臺。羅軍表示,3D打印的應用市場一旦撕開一道口子,就完全可能實現井噴式的發展。據悉,去年,全球3D打印產值才300億人民幣,樂觀預測,2020年全球3D打印市場可望實現2000億人民幣。